
标题

标题
内容
“我与名刊名编面对面”,激发东莞素人写作者文学灵感
更新时间:2025-07-30 作者:沈汉炎来源:东莞作家(微信公众号)
“在东莞写了这么多年,一直默默无闻,冷不丁上了《文艺报》头版头条!清明那会儿,老婆还开玩笑,让我瞧瞧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?!薄段囊毡ā返亩缸骷医涣骰嵘希笆氖恕痹褚痪浠岸豪秩?,“今天到这儿,真像乡下人突然有了城里的亲戚!”
7月19日至21日,参加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的36名素人写作者,接连走进《人民文学》《文艺报》《小说选刊》《中国作家》等全国顶级文学杂志期刊,与名编辑面对面深入交流座谈。轻松的氛围里,思想的火花噼啪作响,写作者们也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。
“这是朝圣,是精神洗礼,意义感与氛围感拉满!”东莞市作协主席胡磊在朋友圈这样写道。交流会上,他坦言,对于基层写作者,能来这里,“等于摸到了中国文学殿堂的心脏”——感受文学历史的纵深厚重,也从编辑指点中汲取养分,重温初心。
这些名刊与东莞渊源深厚?!度嗣裎难А吩缒昃土ν仆跏?、郑小琼等东莞作家,助其走向全国。近年来,《人民文学》创作中心落户东莞、“人民阅卷”活动在莞举办,更是成为“东莞文学现象”的重要推手?!段囊毡ā纷钤缇劢苟感麓笾谖囊?,多篇爆款报道让东莞“素人写作”从地方现象跃升为全国关注的热点,温雄珍、王瑛、曾为民等素人写作者也由此成为新大众文艺的代表。
从基层踏入文学殿堂,素人写作者们难掩激动与自豪。分享中有欢笑,也有泪水。
《文艺报》现场,“烧烤诗人”温雄珍一度哽咽:“多年前摆地摊,朋友的大学生儿子见我读《红与黑》,惊讶‘你们这种妇女不是只看《家庭医生》吗?’老家听说我写诗,更诧异‘她小学都没毕业!’想不到我能上报纸……有了你们的关注,让我们更有信心写下去!”
中学历史老师易翔视文学为“创可贴”:“它让我从平淡日常中找到乐趣,抚慰伤痕。”年过不惑写诗,曾被老同学笑“不成熟”,这次朝圣后,他“可以理直气壮怼回去了!”
“东莞素人写作群体规模大、成绩亮,实力强劲!”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陈涛赞叹,“鲁迅文学院首次为素人开班,足见作协重视。”他感慨文学奇妙,让天南地北的东莞作家聚成“素人写作群”,一同进京学习、交流?!翱吹酱蠹曳窒硎钡恼娉闲α?,很感动。文学是与人为善的事业,滋养人心?!?/span>
《文艺报》总编辑刘颋同样赞赏:东莞素人写作扎根生活,真诚书写真实感悟,为新时代文学贡献了独特而温暖的辨识度?!啊段囊毡ā凡蹲降侥忝切谟康奈难Яα?,助推东莞现象走向全国?!彼惹榈氐?。
东莞“素人写作”,是新大众文艺的生动实践。这座改革前沿、制造高地,同时也是文学的沃土。鲁院首个素人写作专题班的高规格举办,标志着东莞文学现象正从“现象级热潮”升级为“可持续生态”。
这36位写作者扎根各行各业:“烧烤诗人”在“炭火安居”,“清洁女工”在“擦亮高楼”,“石材工人”在“听石写石”,城管、小贩、菜贩、送气工、大厂管理者、小厂钳工……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从生活中汲取养分,佳作频出,印证了“人民是文艺创作源头活水”。
今年6月,花城出版社“新大众文艺丛书”签约沈汉炎、章新宏、曾为民、易翔、温雄珍、王瑛6人,年底将推出其作品。其中,温雄珍的诗歌《炭火上安居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5年度“作家定点深入生活”项目;王瑛的报告文学《擦亮高楼》入选2025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“奋进新征程、书写新史诗”主题专项。
研修班学员创作目标明确。外资大厂工作26年的周志文(笔名“周一”),亲历南方工业腾飞,目睹工友从一线到管理层的蜕变,常驻国外更见证大国贸易风云。他计划以非虚构书写中国工业变迁,“填补广东工业文学空白”。“我每天接触牛皮样品,就拿牛皮当载体,写它关联的人和事?!敝苤疚乃担厝擞攀普乔桌纳?。他的“牛皮系列”首篇《扯皮的人》已获《花城》青睐,将在第五期刊发。
“为何关注基层?为何关注素人写作?”刘颋点明关键,“他们是托举中国文学最广大的力量。有他们支撑,中国文学才能从高原攀向高峰,诞生时代新经典!”东莞文学现象、西海固文学现象及清溪文学现象,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样本,更是托举新时代文学最坚实的群体力量。
她表示,《文艺报》未来将做好新时代文学“备忘录”和“书记官”,持续关注东莞基层创作,拿出更多版面报道素人写作、刊登作品,成为“素人作家”成长的“重要驿站”?!霸赣胨卸感醋髡咭黄?,书写东莞素人写作的过去现在未来!”
无独有偶,《中国作家》主编李云雷在交流会上也鼓励学员珍惜鲁院学习机会,打磨技艺,将独特的生活积累转化为更好的艺术表达。他透露《中国作家》将开设“新大众文艺”栏目,期待与东莞深度合作,陆续刊载素人作品?!罢饨纬捎攀苹ゲ?!”